肉盾舰船在舰队编组中承担着吸收伤害和保护后排输出的核心职责,其配置需兼顾生存能力与战术协同性。前排舰船通常选择护甲高、闪避率优秀或具备自我修复功能的型号,例如ST59、卡利莱恩特种型或066型巡洋舰。这类舰船需优先强化防御模块,包括护甲值、能量抗性及结构值提升,技术值分配应避免过度倾向输出属性。中后排则需搭配高火力舰船形成互补,确保肉盾吸引火力的同时能快速消灭敌方目标。
工程舰与运输舰的混编可间接提升肉盾阵容的持续作战能力。携带仓库舰能减少资源采集的往返时间,而采矿平台可节省计划圈并提升采集效率,为频繁的舰队维修提供资源保障。需注意工程舰需配备仓库模块以扩大存储容量,中型工程舰与721载货型混编能显著提升单次采集量。肉盾舰队的高战损特性要求资源采集必须高效稳定,因此矿区应优先选择金属与晶体富集地带,并通过前哨站连接矿点以优化产出。
舰队移动速度是肉盾阵容的潜在短板,需通过增援指令或高速护航艇弥补。主力舰队建议配置6艘以上前排舰船以形成互相掩护机制,残血单位会自动后撤并由其他舰船接替承伤。增援指令可突破指挥值限制,例如为低速舰队增援5艘ST59,但需避免在曲速航行中操作以免移速衰减。输出型舰队应独立编组并保持高机动性,利用包夹战术绕过敌方前排直接攻击中后排单位,减轻肉盾舰队的压力。
野怪与NPC势力是测试肉盾阵容强度的有效场景。7级及以上野怪通常以战巡或航母为主力,可派遣1艘垃圾船吸引增援舰队以创造单挑条件。中立1级据点因护卫舰和驱逐舰数量庞大,适合刷取舰船经验但需避免摧毁基地以重复作战。维修舰在对抗低级目标时有一定价值,但中后期因治疗量不足建议替换为输出单位,仅保留载机维修型谷神星等特殊型号。